AI不再是工具,而是由「推理能力」、「模擬技術」、「智能體經濟」、「成果導向商業模型」,及「全新基礎設施」所構成的新一輪人類生產力的五大支柱。在AI變革下,已經沒有觀望者的生存空間,它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技術與商業判斷力,還需具有重新理解人類角色和組織型態的能力。未來的領先者,不再是只掌握最多技術的人,而是能構建出持續運轉、自我演化、可自主創造結果的AI系統生態的創造者。
五月初的舊金山,空氣裡飄散著一股源自科技界的顛覆性電流感。在紅杉資本2025「智能躍升」(AI Ascent)峰會裡,預示了AI,下一輪將聚焦於「收益」而「非工具」的變化,紅杉資本合夥人帕特.卡拉迪(Pat Grady)將其稱為「兆美元機會」。企業定價錨點不再是功能,而是可以量化的KPI效率提升,是GPU成本的優化,是直接落地的商品交易總額(GMV)增長,所有收益商品化的企業,都會在縮小的競爭窗口中搶奪十倍級市場。
此刻起,AI將脫離技術炫技的青春期,朝向商業本質的硬核領域進軍。即客戶需求已從「能用的工具」轉向「能寫入利潤表的實際結果」。這一趨勢改變,獲得與會的OpenAI執行長山姆.奧特曼(Sam Altman)、Google首席科學家傑夫.迪恩(Jeff Dean)、Anthropic首席產品官邁克.克里格(Mike Krieger)、輝達AI總監吉姆.范(Jim Fan)等業界巨頭一致認同。
精選報導:朱玉昌觀點》超脫人生的地獄 《破.地獄》揭示生死一念觀
這場被業內稱為「AI價值覺醒」的峰會,由紅杉資本合夥人卡拉迪率先在演講中拋出「兆美元機會」預判。當數字開始重構商業文明的底層邏輯,企業客戶採購決策,將從「能解決什麼問題」技術參數,轉向「能創造多少利潤」的財務指標,這意味著AI供應商必須將自己的生存與客戶的現金流緊密捆綁,如同Sierra創始人布雷特.泰勒 (Bret Taylor)提出的「基於結果的定價」模式,讓每個智能體(Agent)都成為利潤中心的細胞。
在價值鏈重構裡,智能體經濟崛起,已快速改寫生產函數。OpenAI Deep Research團隊負責人伊薩.富爾福德 (Isa Fulford)所展示的「深度研究」功能,實質是把麥肯錫諮詢顧問數位化,當AI能在30分鐘內生成專業分析報告,傳統諮詢公司按人天計費的商業模式將面臨核爆級衝擊。而Anthropic克里格分享的「模型上下文協定」(Model Context Protocol,MCP),則開啟了組織變革的終極形態,那些曾需數十人協作的編碼流程,現在被壓縮成智能體間的協議握手(Transport Layer Security,TLS)。
LangChain執行長哈里森.蔡斯 (Harrison Chase)呼籲的「環境代理」概念,正在把企業的數位神經系統改造成全天候運轉的自主經濟體,這些具有感知、決策、執行閉環的智能體,可以在人類睡眠時仍不停地優化供應鏈,調整定價策略及捕捉外匯市場波動。
物理世界與數位智能的融合裂變,在輝達的「物理圖靈測試」中達到臨界點,吉姆.范展示的「Groot N1」模型,能夠讓機器人在虛擬訓練場中,完成十萬次跌倒跟站立的進化,這種將物理定律轉化為數據燃料的技術,是在催生新一代鋼鐵勞動力。
Crusoe能源創始人蔡司・洛克米勒(Chase Lochmiller)明確點出,AI快速發展促使資料中心轉型為高密度「算力工廠」,瓶頸從晶片轉為電力與鋼鐵。因能源需求遽增,選址必然靠近水電、核能等電力來源,這種需求經將重塑全球地緣經濟。可以預見,AI競爭關鍵,不再只是算力,而是電力、冷卻技術及須具備主權級能源整合的能力。
峰會中,最激進的預測來自紅杉合夥人康斯坦丁(Konstantine),他判斷未來的獨角獸企業可由單人駕馭。想像一位創業者帶著300個專業級智能體,在智能合約協作下,完成從晶片設計到跨境物流的全鏈操作,這種「一人帝國」的誕生將徹底解構官僚制組織。此外,OpenAI研究員丹.羅伯茨 (Dan Roberts)分享的「測試時計算」技術,能在1分鐘內解決教科書級物理難題,代表已經能把愛因斯坦級別的創造力封裝成應用程式介面(API)服務,這也表示人類智力勞動價值即將面臨重新定價。
這屆峰會,由AI驅動的經濟重構,對創業者與企業家具有雙重實質啟示,第一重,選擇極垂直、極細分的市場切口,第二重,要以極快的速度啟動與迭代。因為市場「虹吸效應」(Siphon)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拉扯著新創與資源,一旦可產出能創造實際成果的AI產品問世,需求將如真空般瞬間吸走一切。
這是一次技術盛會,也是一次文明級的協商。它讓所有參與者理解,AI不再是工具,而是由「推理能力」、「模擬技術」、「智能體經濟」、「成果導向商業模型」,及「全新基礎設施」所構成的新一輪人類生產力的五大支柱。在AI變革下,已經沒有觀望者的生存空間,它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技術與商業判斷力,還需具有重新理解人類角色和組織型態的能力。未來的領先者,不再是只掌握最多技術的人,而是能構建出持續運轉、自我演化、可自主創造結果的AI系統生態的創造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