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眼宜蘭政壇,游錫堃先生確實身體力行繼承郭雨新先生的精神。所以在他擔任省議員和縣長期間,一方面非常謙卑地承接這一股力量,另一方面又持續去拓展。反觀,黃煌雄先生是靠著郭雨新的支持者才能選上立法委員,可惜他恃才傲物、私心太重,最後遭到郭雨新支持者的唾棄,這是黃煌雄無法在宜蘭政壇立足的根本原因。無奈,黃煌雄先生非但不引以為鑑,反而想方設法竄改宜蘭民主運動史。筆者研究宜蘭民主運動史已經超過三十年,為了緬懷眾多民主先輩的貢獻,也為了讓後代子孫知道歷史的真相,因此徵得游錫堃前院長的同意,將影響宜蘭深遠的1981年省議員暨縣長選舉公諸於世。這純粹是對歷史負責,沒有任何政治動機,更不想對當前政治造成絲毫影響,所以才選擇在游錫堃前院長卸任公職一年多後發表。

宜蘭縣黨外省議員,不管從選前選後的得票數來看,當年都沒有推薦兩人的理由。所以黃煌雄知道無法說服社會大眾而不敢提名兩席。

由此可見,1981年宜蘭縣黨外省議員之所以能當選一席,「是國民黨配票錯誤,而非黨外省議員選票擴張」,更不是黃煌雄所聲稱的:「廣興會議是改變這場選舉結果最重要的戰略決定。」(《人民的力量-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》六刷,頁10)

延燒焦點:張文隆觀點》游錫堃前院長還原1981宜蘭黨外關鍵選戰1

雖然黃煌雄2006年說「做為宜蘭縣黨外立委應當面對這個問題,秉持大公無私的精神來承擔這個責任。」(《人民的力量-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》六刷,頁281)但是,當時大部分郭雨新樁腳的感覺是,黃煌雄在「行動上並非大公無私」。「927黨外協調會」實質上是一個「打壓游錫堃」的會議。

令游錫堃不解的是——姑且不論他們都是冬山鄉人、兩人之間又遠親關係、游錫堃更曾經兩次幫他助選甚至被退學;單就黃煌雄宜蘭縣「黨外領導人」的身分,為何連提供一點點公平的民主程序,提供一個讓候選人各自努力發揮的「立足點平等」都沒有?而會議之後,還採取各種手段不斷的打壓,不希望游錫堃當選?

選後許多人恍然大悟,知道黃煌雄在行動上支持張川田的背後是另有目的。所以游錫堃才會在1998年4月30日的一項訪問中,說出許多人心中的感觸:「他也不是支持張川田,而是要讓我們兩個人都落選。」因為只要讓游錫堃與張川田選票拉平,選舉結果只少游錫堃764票的官來壽就一定當選,為國民黨許派保住一席省議員。這就是「許派影響說」。

至於「另立山頭說」,是當時宜蘭縣傳統黨外幹部的普遍看法。「黨外陣營」自1977年起就有以黃信介、康寧祥為首的全國「黨外輔選團」各地助選。1981年競選期間,身為「宜蘭黨外龍頭」兼「陳定南競選總幹事」的黃煌雄,似乎不太願意看到「黨外候選人」氣勢高,並未比照當時的其他縣市一樣,主動的邀請全國「黨外巡迴輔選團」來幫助宜蘭黨外「推薦」的縣長候選人及「開放競選」的省議員候選人助選。由此可以知道,為什麼很多人覺得黃煌雄不認為縣長會當選,也不希望省議員有人當選。

郭雨新的老班底,受人尊敬的蘇澳漢學老師,台南師範畢業的民主前輩陳甲春說:「黃煌雄想要消滅郭雨新在宜蘭的力量,俗話說『尊賢啟後』--前輩我們要去尊重他,晚輩我們要去提拔他。但是黃煌雄這個人內心中,沒樹根、沒樹頭」。又說:「游錫堃是我們黨外自郭雨新一脈相傳下來的,黃煌雄想將郭雨新的根斬斷」。這種疑慮,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副秘書長李茂全、台灣省諮議會前諮議員游振亮等人,都曾數次在小型公開場合提過類似說法,可見當時宜蘭傳統黨外疑慮至深。

游錫堃認為「許派影響說」及「另立山頭說」一體兩面,同一運作能達到這兩個目標。游錫堃有郭雨新、林義雄打下的基礎,又從1977年即開始準備參選,人脈當然比臨時加入黨外的張川田來得好。但有黃煌雄因素,選情低迷,推展不開,引起當年黨外龍頭康寧祥立委的巨大關心。

「927黨外協調會」之前,眼看各縣市黨外候選人紛紛舉辦推薦大會或造勢大會,游錫堃就籌思藉競選總部成立舉辦大型造勢晚會,多次跑去台北市拜訪「黨外領導人」康寧祥立委及「全國黨外巡迴輔選團」成員,包括1980年「全國最高票當選國代」的周清玉、「黨外唯一的監察委員」尤清、「萬年國會終身立委」的費希平、「立法院記者評比第一名立委」的張德銘、「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張俊宏太太」許榮淑委員、「美麗島事件受刑人黃信介弟弟」黃天福國代等人,邀請他們仗義相助、蒞臨助講。

他們都認同游錫堃過去在黨外陣營的付出,鼓勵游錫堃一定要多辦幾場大型造勢演講會,並表明一定會抽空助講。但是最後都卡在黃煌雄本人,於是他們建議游錫堃好好找黃煌雄溝通。

至此,游錫堃才知道「1981年黨外縣市長、省市議員推薦人團」有一個共識:「尊重當地協調與安排」,也就是某地區有現任的黨外立委,該選區的助選對象就要尊重這個立委的意見。

黃煌雄是宜蘭縣唯一的黨外立委,所以他們到宜蘭助選或推薦必須尊重他的意見。既然黃煌雄已在1981年9月28日舉行記者會宣稱「決定共同推薦陳定南為縣長候選人,省議員部分則不推薦人選。」他們當然會建議游錫堃好好找黃煌雄溝通。於是游錫堃按照他們的建議,多次打電話給黃煌雄,表明要去拜訪,但是因為黃煌雄說當立委很忙,沒有時間,所以游錫堃的競選總部成立兼大型造勢演講會不得不一再延後。

眼看11月14日投票日就快到了,游錫堃很著急,知道若辦不成,不但自己沒有辦法當選,宜蘭黨外也很可能沒有人能當選。大約10月中旬,游錫堃終於有機會見到黃煌雄,黃煌雄要求:「你必須跟張川田聯合舉辦。」游錫堃回答說:「既然開放競選,我有我的資源,張川田有張川田的資源,我不會反對你支持張川田,也請你不要阻礙我舉辦大型造勢演講會。」「我要求的不多,只希望立足點平等。」但是黃煌雄還是不接受。難道黃煌雄真的不知道「齊頭式平等」的結果,會讓張川田與游錫堃平分「黨外」選票而雙雙落選,反而使官來壽當選嗎?

原先游錫堃計畫在9月下旬的假日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兼大型造勢演講會,他於是一一打電話,獲「全國黨外巡迴輔選團」許多中央級民代同意前來助選。但是受到「927黨外協調會」召開及黃煌雄不同意的影響,游錫堃改訂10月4日(星期天);台北又傳來黃立委不同意,游錫堃只好試非假日的10月7日(星期三)及假日的10月11日(星期天);台北那邊說黃煌雄依然不同意,游錫堃只好又取消,一延再延。

回想1978及1980立委選舉,游錫堃應黃煌雄之邀,兩次均登記為正式助選員,盡力挪出時間,自費跑遍第一選區(北、基、宜三縣市)「黃煌雄競選總部」所指定的私辦政見發表會上助講,甚至因而被退學亦在所不惜,此時深深感受到「真心換絕情」的苦味。